国际会议和资讯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会议和资讯
第五届亚洲定量红外热成像会议成功在哈召开
发布时间:2025-08-15

为促进定量红外热成像技术领域的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与国际合作,推动该技术在工业检测、文化遗产保护、医疗诊断等多领域的深度应用,由定量红外热成像委员会(QIRT)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承办,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黑龙江科技大学协办的 “第五届亚洲定量红外热成像会议(QIRT Asia 2025)”,于 2025 年 7 月 14 - 18 日在哈尔滨施伯格酒店顺利召开。

尽管夏日炎炎,却未减参会代表的热情。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加拿大、俄罗斯、法国、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共计47名高校学者、科研院所专家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定量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最新研究、创新应用展开深入交流。

会议伊始,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刘俊岩教授代表承办单位向与会嘉宾致以热烈欢迎,阐释会议旨在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共推技术发展的主旨。

1755237971194240.jpg

中国机械工程协会无损检测分会理事长沈功田教授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广飞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QIRT委员会主席Xavier P. V. Maldague 教授分别为大会致辞。

1755237971432612.png

1755237971676611.jpg

1755237971262118.jpg

随后,一系列聚焦定量红外热成像技术前沿与应用的专题报告依次呈现。

来自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得沈功田研究员以《制定 ISO CD 25335 无损检测 -- 热成像检测 -- 机械和电气设备检测》为题,分享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经验,解析热成像检测在机械电气设备领域标准化应用的关键要点。

1755237971599382.jpg

QIRT主席、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拉瓦尔大学Xavier P. V. Maldague 教授以《红外线技术文物检测》为主题,介绍红外技术在文化遗产检测中如何精准识别文物材质劣化、结构损伤等问题,助力文物保护工作。

1755237971663191.jpg

Andreas Mandelis 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围绕《光电材料与器件载流子寿命时序层析成像:硅片及光伏太阳能电池案例研究》,深入讲解通过定量红外热成像技术分析光电材料载流子寿命,优化光伏器件性能的研究成果。

1755237971134560.jpg

Vladimir V. Vavilov 教授(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作《先进材料的红外热成像检测:为发展与工业应用注入新动力》报告,探讨红外热成像在先进材料缺陷检测、质量评估中的前沿技术与工业落地实践。

1755237971685985.jpg

张海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分享了《数字协同文化遗产保护:太阳能加载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国文物保护中的应用》,介绍利用太阳能加载热成像技术,实现对中国古建筑、古籍等文化遗产无损检测与保护的创新应用。

1755237971969510.jpg

Jean Dumoulin 教授(法国古斯塔夫・埃菲尔大学):带来《地基户外监测中的超时域红外热成像技术:成果与展望》,解析超时域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桥梁、建筑等户外基础设施长期健康监测中的应用成果与发展方向。

1755237971945209.jpg

哈尔滨工业大学赵勃教授作题为《红外与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在应力测量中的互补应用》报告,阐述了红外与超声技术的融合,实现更精准应力测量的技术方案与应用案例。

1755237971612900.jpg

报告期间及会后讨论环节,氛围热烈非凡。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定量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算法优化、多模态融合、跨领域应用拓展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度交流探讨。从工业检测中如何提升缺陷识别精度,到文化遗产保护里怎样实现更精细化的无损检测,再到医疗诊断领域探索新的应用可能性,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为技术未来发展提供诸多新思路。

最后,刘俊岩教授对承办单位的精心组织、报告嘉宾的精彩分享以及与会代表的积极参与表示衷心感谢。本次会议报告内容广泛且深入,覆盖定量红外热成像技术从基础研究到多行业应用的全链条,涉及工业、文化遗产、医疗、航天等多个重要领域。通过交流,既展示了该技术的国际前沿成果,也明晰了国内研究与应用的优势及待突破方向。

在全体与会嘉宾和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在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及协办单位的大力支持与精心组织下,第五届亚洲定量红外热成像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会议为全球定量红外热成像技术领域的学者、专家和企业搭建了高效交流平台,有望推动该技术在更多领域实现创新应用与产业落地,开启国际合作与技术发展的新篇章。


版权所有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 沪ICP备12028500号